高溫、暴雨天氣極易造成晝夜和水體上下層溫差大,水質變化快,水產養殖動物受環境變化影響應激反應加劇,免疫力下降,極易導致病害發生與流行,這對水產養殖業危害特別大,尤其是池塘中的溶解氧。
池塘生態溶氧消耗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,一是物理作用向空中逸散消耗;二是水體有些物質的化學反應而消耗;三是水生生物呼吸、有機物分解、底質等生物作用所消耗。魚類耗氧與魚的種類、年齡、體重、性別及活動水平有關,同時也與水體的溫度、溶氧、二氧化碳、pH值等因素有關。那么如何分析判斷魚池缺氧并進行有效調控呢?
季節氣候變化影響水體溶氧與季節與氣候也密切相關,特別是夏秋季節,水溫較高,投餌量增大,由于魚類的排泄物與殘餌的積累,導致池塘下層水體溶氧很低,水和底泥中的微生物、浮游生物等因缺氧新陳代謝受到抑制,導致底層溶氧處于非常低的水平。
天氣變化影響 預測判斷缺氧的技巧看天氣:根據天氣預報和當天天氣情況預測,如天氣驟變時或連綿陰雨時,就要注意缺氧問題的發生,其中,水色濃,透明度小,如遇天氣變化,易造成浮游生物大量死亡,水中耗氧大增,可引發缺氧。
就以上情況而言,如若使用藥物改良一些養魚密度大,又不能經常換水的池塘,應定期使用水產消毒劑來適當調節水質,有助于水內微生物益生菌的培養,同時殺死有害細菌群,根據池塘情況每月兩次左右進行一次消毒,在此期間也要保證池內有足夠的供養量,增氧片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在池水惡化比較嚴重時,宜采用換水措施,保持良好的水質條件。以養鰱、鳙魚為主的池塘,水色應保持草綠色或茶褐色,透明度為20厘米~30厘米;以養草、鯉魚為主的池塘,水色較鰱、鳙魚池塘水色淡些,每7天~10天左右應灌新水一次,每次宜提高水位15厘米~20厘米,換水過程中一定要做好消毒措施。